走进汾阳路上这座百年洋房,走进《日出》陈白露的家中

走进汾阳路上这座百年洋房,走进《日出》陈白露的家中

hydea0 2025-07-09 装修奥秘 1 次浏览 0个评论

汾阳路150号,曾经的白崇禧旧居白公馆,如今的上海沪剧院所在地。这座邬达克设计的百年老洋房,在这个盛夏将迎来新一轮环境式沪剧《日出》的演出。

7月9日,环境式沪剧《日出》迎来此轮首场演出。观众走进这栋百年洋房,在百年的旋转楼梯驻足,跟随着沪剧的吴侬软语,曹禺笔下的陈白露、小东西、方达生、潘月亭,就这样近距离走到你的面前。

身临其境感受百年洋房里的《日出》

环境式沪剧《日出》是上海第一部沉浸式戏曲演出。在这栋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洋房里,水晶吊灯、弧形楼梯、橡木拼花地板、大理石壁炉,各种建筑本身的空间,天然成为了演出的布景。演员们在二楼空间穿梭、行走,对话、演唱,就如同在剧中陈白露的家一样,无论是麻将桌前的交际、舞会上的杯觥交错,有着天然的妥帖和真实感。

《日出》是上海沪剧院的经典作品,这一次和当下流行的小剧场戏剧相结合,也是上海沪剧院一次突破性尝试。最早有这个创意和设想的是制作人之一的沈传辰,他介绍说,一切想法还是缘于这栋独特的建筑,整部作品的创作也都根据这栋洋房设计而来。

在传统沪剧《日出》的基础上,这个环境式版本删掉了妓院的支线,更多从保护“小东西”的角度展开叙事。整场演出,表演空间就在百年洋房的客厅里展开,演员和观众有着非常近距离的互动,因此无论是妆造还是表演,都在原来的舞台化基础上进行了调整,变得更生活化。演员表演的状态也减少了夸张的部分,而更适应近距离的表演。

两小时的演出,无论演员的演唱、表演,还是整个建筑和戏剧产生的碰撞,都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“海派文化”的独特魅力。

去年,这部环境式沪剧《日出》初次揭开面纱,就吸引了众多传统戏曲爱好者、年轻观众等各种观众群体的关注。演出现场甚至出现了从10岁到80岁的观众齐聚一堂的场景。还有热心观众连刷了三遍,每一次都买了不同视角的演出票,以求获得不同的观看效果。

全新升级版本,非遗旗袍亮相更多现场演奏

时隔半年多,今年又恰逢原著作者曹禺先生诞辰115周年,全新升级后的环境式沪剧《日出》再度上演,并将持续整个盛夏和暑假。

据悉,此次演出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,包括全场80多位观众的视角有了更好设计。演出还增设了全场字幕,让来自全国的观众都能突破语言壁垒欣赏沪剧。演出中还加入了小提琴、长笛、萨克斯等乐器现场演奏,无论是开场还是谢幕,都有一种更live的现场感和观众互动。

演出中演员的服装十分亮眼,其中女主角陈白露的旗袍,更是融合了长三角的国家级非遗瑰宝“苏绣”,观众能近距离欣赏到由“苏绣皇后”姚建萍亲自设计并手工刺绣的高定旗袍。这台《日出》让非遗“活”了起来。

作为一部突破传统戏曲观演习惯的演艺新产品,此次《日出》由上海沪剧院、上海精文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合出品,打造了《阿波罗尼亚》等众多演艺新空间作品的“一台好戏”联合运营。演员也安排了多组卡司,沪剧院老中青四代演员共同出演,此轮还有多位新演员加盟其中。

沉浸体验海派文化文旅商融合探索共生

事实上,这场《日出》的沉浸式体验从走进洋房的那一刻就会开始。在一楼的沪剧艺术传习所,每场演出正式开演前,都会有时长约30分钟的沪剧文化入门级体验活动。观众在剧中演员的带领下,一同游览这栋百年洋房,同时也体验唱段表演以及身段互动教学,探索古建筑背后蕴藏的历史往事的同时,感受海派文化的氛围。

此外,本轮演出在徐汇文旅的支持下,结合徐汇区周边十余家餐饮、咖啡、书店、酒店共同发起剧目联动专属优惠,凭借演出票根获得多种消费折扣。以“票根经济”模式为纽带,开启文旅商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,也为观众打造一站式文化休闲体验。本轮演出还将增设「旗袍场」「50场纪念场」等特殊主题纪念场次,带来不同体验。

制作方表示,在《日出》的观众中,30%购票观众是从未看过戏曲演出的新观众。在这个暑假期间,他们也希望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观众,能一起走进洋房,感受属于上海的文化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走进汾阳路上这座百年洋房,走进《日出》陈白露的家中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