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:卓越工程师首批硕士毕业生中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

教育部:卓越工程师首批硕士毕业生中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

hydea0 2025-07-15 装修禁忌 1 次浏览 0个评论

7月15日,澎湃新闻从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,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三年以来,取得积极进展。今年首批毕业的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中,已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。后续,持续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,下半年将正式发布《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》,并根据标准要求,试点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。

会上,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郝彤亮介绍,2022年,教育部以实质化校企联合培养为牵引,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,持续完善产教融合培养组织机制、制度体系,着力提高自主培养能力,牵引工程教育整体范式变革。

三年来,教育部坚持问题导向,与各部门紧密协同,瞄准产教融合这一核心任务,将校企联合培养贯穿始终,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重构、流程再造、能力重塑、评价重建,强化校企接续培养。

培养体系上,打破工程技术人才培养“学科化、院系制”的传统模式,教育部会同国务院国资委支持高水平大学联合一流企业建设了3批共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;支持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;支持高校、企业、国家实验室成立“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”。

培养流程上,构建了校企共同招生、共同培养、共同选题、共享成果,师资互通、课程打通、平台融通、政策畅通的“四共”“四通”新机制。

核心能力培养方面,通过建课程、抓导师、选课题、强实践进行。围绕行业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,企业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5100多个来自产业一线的研究课题,作为工程硕博士开展科研和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来源;而校企联合建成的300多个工程师技术中心,则为工程硕博士在真实环境中开展科研创造有利条件。

与此同时,工程硕博士学位评价标准实现重建。法律层面,今年1月起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》正式施行,将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,都可以作为硕博士申请学位答辩的基本内容。制度层面,发布工程硕博士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,打破“唯论文”评价壁垒,明确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具体形式、流程标准。今年首批毕业的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中,已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。

此外,在校企共同努力下,首届专项试点工程硕士整体实现高质量就业——首届专项试点2100多名工程硕士毕业去向落实率92%,其中留在本企就业的29%,留在本领域其他企业的42%,合计留企率71%。

如何持续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?会上,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郝彤亮表示,下半年将正式发布《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》,并根据标准要求,试点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,完善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机制,引领带动更多单位自主建设卓工学院,建立多级联动、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培养新体系。同时,高质量推动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,推动人才培养更好服务区域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创新发展。

产教融合方面,将加大培养改革的推广力度,让产教融合培养从小范围的试点探索,转变为人才培养大范围的共识行动。一方面,向所有工程硕博士推广。到2030年,推动超半数工程硕博士培养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,将学院在读研究生占全国工程硕博士在校生比例,由目前的近4%提升至20%。另一方面,向全部67个专业学位类别推广。找准各领域产教融合培养结合点,创新联合培养机制,构建分类培养体系,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精准对接。此外,向本科教育推广。从数万名专项试点工程硕博士培养,逐步辐射数百万名工科本科生培养,引领工程教育变革。

此外,郝彤亮表示,为塑造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,将坚持“走出去”与“请进来”相结合,引进国际顶尖工程科技人才参与工程硕博士教学指导,建立中外师生常态交流机制。同时,在有条件的国家布局建设若干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,推动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“出海”,加快推动工程教育标准国际互认,为全球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中国方案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教育部:卓越工程师首批硕士毕业生中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