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评|平安举牌国寿、太保!险资举牌潮能否超越2015?

周评|平安举牌国寿、太保!险资举牌潮能否超越2015?

hydea0 2025-08-17 中式家装 1 次浏览 0个评论

  来源:中保新知

  时隔六年,险企再次举牌同业。

  近日,宣布增持H股。今年险资举牌潮愈演愈烈,此举不仅继续为举牌潮做注脚,也代表了险资对自身行业前景的信心。

  中国平安此举是财务投资,与几日后举牌H股和H股、与此前举牌招行银行H股和H股,个中逻辑一以贯之,短期看是做厚资本收益,长期看是长钱长投,穿越低利率的时间周期。

  在利率下行、“资产荒”和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,险资大举入市,最为瞩目的就是举牌潮。今年以来,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已经接近30次,距2015年创纪录的62次举牌,是最接近的一次。但今时不同往日,彼时的举牌引发了“资本野蛮人”的舆论地震,现在则是“奉旨举牌”,兼具政治正确和市场正确。

  天时地利人和,人心向背不同。

  倒   逼

  关于举牌潮的分析早已不新鲜,高股息、高分红和低估值,基本成为险资投资的标配。而符合这些特征的,银行股是主角,能源交通等公用事业次之。而且,这些企业基本是国资为主,在安全性上也少些后顾之忧。

  进一步分析,举牌的港股公司居多。这又是跟今年的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形势紧密相关。港股的热度今年复燃,硬科技和新消费两大IPO如过江之鲫,推动港股摘得上半年全球融资“销冠”,“国际金融中心遗址”的传言不攻自破。恰此时,受累于此前行情低迷的低估值H股公司,便成为险资举牌的理想对象。

  相较于负债,投资是决定保险公司盈利水平的关键因素。而低利率环境对险企投资构成了时代性的挑战。一方面,随着债市利率持续走低,作为债市大户的险资,收益率下滑不可避免,传统投资策略遭遇瓶颈。基于长久期的特点,险资投资的风险偏好以固收为主、权益为辅,但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倒逼险企不断增加权益投资,积极入市,不仅举牌,更深入到pre-IPO的股权投资。

  另一方面,为了博取“高”收益,险资被迫下沉,到次级市场博收益。但这个时候的高收益,往往也对应着高风险。因此,当城投债和地产投资失去比较优势之后,A股和港股的复苏,对险企而言,不啻于若大旱之望云霓。

  十   年

  近年来,此起彼伏的险资举牌潮在今年臻于高潮。顶层设计和监管鼓励,市场需求和自主选择,共同造就了这一市场潮流。

  险资举牌潮的“巅峰”是在十年前的2015年,彼时的“资本大鳄”、现在的“问题险企”,大举扫货A股的明星制造企业,引发了后者的反弹和反击,并诉诸于舆论,最后形势急转直下,举牌潮戛然而止,以“宝万之争”“门口野蛮人”和声名狼藉的万能险形塑了那一代人的记忆,尘封于历史之中。

  十年之后,险资卷土重来,举牌数量已接近2015年的一半,但无论形式和内容,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36万亿元的险资,被寄予厚望,成为提振和活跃资本市场的杠杆,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资本的抓手。

  相比理财等中长期资金,险资的长期主义基础更为坚实,也更能为资本市场的价值转型注入活力和动力。当险资的小转型迎头撞上市场的大转型,超越2015年的举牌潮,只是这其中最微不足道的涟漪。

  主力军挺近主战场。长钱长投的时代,虽然还没有到来,也已呼之欲出了。

  牛   市?

  险资举牌的井喷,与A股稳步上涨,在今夏“不谋而合”,遐想也就应运而生。

  从谨慎到躁动,人们对于A股的讨论,又开始聚焦到牛市是否到来以及4000点能否翻越。险资入市本身的话题性,以及险资举牌潮背后所折射的实际行动,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场的预期。

  从实际功效来说,险资入市的规模还比较有限,不到其资金量的百分之十,而且从目前的举牌结构分析,多集中在港股和银行股,对A股并没有形成立竿见影的支撑。因此,险资入市,更多是基于预期的市场情绪,还未构成实打实的市场分析。

  而且,A股今年以来的上涨,虽然乐见,也很喜人,但也伴随着矛盾和担忧,包括银行、保险和券商等金融股的爆发更多是流动性的爆发,无论热钱还是游资,抑或是国家队,资金回流股市,这一点看得非常明白。不过,经济增长放缓和企业盈利困难,是股市进一步上涨的不确定性。

  这也是险资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,后者既是原因,同时也可能作为结果。在非理性的支配下,任何事情都避免不了大干快上和一拥而上的“狂热”,而越是这样,被推向历史风口的险资,越是要平衡好使命、机遇和理性之间的张力,顺势而为和乘势而上的同时,也要修炼好内功,提高自己原本不擅长的权益投研能力,保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定力,这或许是比短期牛市更重要的东西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周评|平安举牌国寿、太保!险资举牌潮能否超越2015?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