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——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全景纪实

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——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全景纪实

hydea0 2025-09-04 装修装饰 1 次浏览 0个评论

时间见证伟大。

1945年9月3日,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,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。

2025年9月3日,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以一场盛大的阅兵宣告: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!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!

凌晨 向着天安门

车灯如炬,划破夜幕。

数百台战车从阅兵集训点接踵而出,上万名官兵集结开拔。

不远处一个营区里,联合军乐团演奏员侯兵拿起银色的礼号。分散在京外各地的多个机场内,来自陆、海、空三军的飞行员,在晨光熹微中登机待命。

他们向着一个举世瞩目的地方开进——天安门。

他们为了一个崇高光荣的时刻集结——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。

拉开“中军帐”,态势监控系统将多分队、多路线、多队形机动的大军尽收眼底,实时更新最优路线、抵达时间、沿途精准封控方案,为精确指挥部队提供支撑。

肉眼看不到的世界里,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为支撑,一串串数据汇集、传输、呈现……这支曾靠小米加步枪取得胜利的军队,已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。

站在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历史节点前,这次阅兵训练从一开始就擦亮了实战的锋刃。

“阅兵动用上万人、上百架飞机、数百台地面装备,要实现整齐划一、精准协同、米秒不差,如同组织一场战役。”8月20日,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,中部战区阅兵指挥机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、政治工作部少将副主任徐贵忠介绍。

从筹划准备到组织实施,从联合编组到体系编成,从科学训练到后勤保障,这次阅兵依托战时指挥体制指挥行动,采取作战推演方式研推方案计划。

夏去秋来,淬火成钢。由1万余名官兵、80面战旗、数百台(套)地面装备和上百架飞机组成的45个方(梯)队迎来了接受检阅的“胜利日”——2025年9月3日。

9时 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走来

联合军乐团总指挥袁威的起拍动作,似乎拨开了岁月长河——

1300余名演奏员奏响抗战歌曲联奏,由青年学子组成的合唱团望向人民英雄纪念碑而后转身,发出了第一声呼唤:“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……”

《松花江上》《在太行山上》《保卫黄河》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,荡气回肠的乐曲呼应着、诉说着、颂扬着那波澜壮阔的历史。

从九一八事变奋起反抗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,到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辟东方主战场,再到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,历经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,付出超过3500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,中华民族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。

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矗立,人民英雄永垂不朽。

9时,第一响礼炮响彻云霄。担负礼炮鸣放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官兵。

同样来自仪仗司礼大队的222名国旗护卫队队员,从人民英雄纪念碑两侧走来。他们的身影与纪念碑底部浮雕上抗击日寇的战士相互呼应;他们集结列队,护卫国旗前进。

人民军队,永远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。

强大的国防,永远是捍卫人民利益的坚强盾牌。

80步齐步接56步正步,之后80步正步再接56步齐步……国旗护卫队的铿锵脚步与80响礼炮交响,寓意56个民族携手走过80载春秋。

今天,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,早已洗雪民族耻辱,奔向强国复兴。

“敬礼——”激昂的号角划破天际,升旗手张威向右上方奋力扬起国旗一角,五星红旗在国歌声里冉冉升起。

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这首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歌曲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克服一切艰难险阻、奋勇前进。

“把我们的血肉,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……”东长安街上,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列阵伫立。

9时15分 请您检阅

阅兵开始,标兵就位。军鼓滚奏,号角催征。

“主席同志,受阅部队列队完毕,请您检阅!”

“开始!”

迎着金色旭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乘检阅车向东驶去。

乘车行进至党旗、国旗、军旗前,习主席向旗帜行注目礼。

三面鲜红的旗帜交相辉映,雄壮的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》声震长空。

“敬礼——”方队指挥员一声令下,受阅官兵以军人的最高礼仪向习主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

“同志们好!”“主席好!”

“同志们辛苦了!”“为人民服务!”

检阅车徐徐前行。受阅官兵追随统帅的目光,饱含着全军将士的无限忠诚;受阅官兵穿透时空的应答,彰显着人民军队的永恒底色。

“狼牙山五壮士”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“杨靖宇支队”“刘老庄连”……检阅车从一面面鲜红的战旗前徐徐驶过。

民族危亡关头,八路军、新四军、东北抗联、华南游击队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高举一面面旗帜,战斗在抗日前线、拼杀于敌后战场,历经战火洗礼,尽显中流砥柱。

陆上作战、海上作战、防空反导、信息作战、无人作战、后装保障、战略打击,7个作战群按作战编成接受检阅。

从抗战时期的土枪土炮到今天新型作战力量加快发展、“杀手锏”重器成规模列装,人民军队胜战慑战底气更足。

“听党指挥!能打胜仗!作风优良!”

“正义必胜!和平必胜!人民必胜!”

检阅车在受阅官兵撼天动地的呼号声中驶回天安门。联合军乐团奏响乐曲《请你检阅》。

2015年胜利日大阅兵,习主席在天安门向世界庄严宣布: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。人民军队在统帅的擘画下,开启了一个变革图强的新时代。

10年间,党中央、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,领导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、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,人民军队体制一新、结构一新、格局一新、面貌一新。

9时44分 正步铿锵

首都北京上空,中国共产党党旗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高高飘扬。

国贸、建国门、王府井、天安门……空中护旗梯队护卫三面旗帜,飞过代表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外交的经典地标,飞越浓缩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北京中轴线。

紧随其后的26架直升机汇成巨大的“80”字样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3架直升机分别悬挂条幅:“正义必胜”“和平必胜”“人民必胜”。

这是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,这是天下正道的庄严昭告,这是和平发展的时代强音。

“正步走——”

党旗手王子赫、国旗手石斌、军旗手徐泽东保持端旗动作,将3.35米长的旗杆精准固定在同一角度。

三面鲜红的旗帜在仪仗方队护卫下,引领13个徒步方队以群山巍峨之姿出现在世人面前。

军旗猎猎。4个军种、4个兵种和武警部队方队,首次擎军兵种军旗和武警部队旗集中亮相。

方阵浩浩。人民军队力量结构新布局,首次在阅兵中集中展示。

“向右看——”

陆军、海军、空军、火箭军4个军种方队受阅队员身着常服接受检阅。

“啪!”伴随着清脆的劈枪声,陆军方队闪过道道寒光。多数队员是八路军、新四军英模部队传人,凛凛刀尖意味深长:作为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,人民陆军从战火硝烟中走来,始终保持着敢和敌人“拼刺刀”的血性胆魄。

如白浪拍岸,海军方队飒爽而来。一张张昂扬的面庞让人难忘:护旗手邸昊阳不到18岁,是这次阅兵中年纪最小的,而整个海军方队的平均年龄也不过21岁。年轻的队员们来自院校、军舰、海岛、高山,正谱写着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青春担当。

空军方队所有队员都是空降兵,全部参加过高空跳伞,70%以上执行过大项演习演训任务。北出塞外、南下海岛、西入戈壁、东临濒海,蓝天上绽放的伞花朵朵是中国空降兵的强军答卷。

一抹“导弹绿”雷霆万钧,火箭军方队在火箭军成立10年之际接受检阅。队员80%以上有实弹发射、战备值班、红蓝对抗经历。作为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,执掌大国长剑的号手们步履铿锵。

向着机动作战、立体攻防转变,向着近海防御、远海防卫挺进,向着空天一体、攻防兼备奋飞,向着核常兼备、全域慑战奋进。

“阅兵阅的不仅是人,更是一支支部队的精神面貌。阅兵展示的不仅是整齐划一的方阵,更是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的坚定步伐。”徒步方队指挥员说。

荒漠与丛林交织的迷彩,似金戈铁马、气吞山河——4面崭新的兵种军旗引领4个兵种方队接受检阅,其中3个兵种首次亮相天安门。

军事航天部队军旗上的深空蓝,可否让你读懂军航人探索浩瀚太空的初心?

网络空间部队军旗上的赛博灰,可否让你想起无形疆场上筑起的网络长城?

信息支援部队军旗上的量子紫,可否让你看到网信尖兵抢占信息高地的身影?

联勤保障部队军旗上的松枝绿,可否让你感到厚植保障根柢的使命情怀?

“向右看——”

武警部队方队走过来了。抗洪抢险第一线、维稳维权最前沿……这身守护人民安宁的橄榄绿多么熟悉。

预备役部队方队、民兵方队接连受阅,我国“三结合”武装力量体系清晰分明——解放军、武警部队、民兵。

全国抗战开始后,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:“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,或者叫作全面抗战。因为只有这种抗战,才是群众战争,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。”实践得出的真理在80多年后依旧绽放光芒。

“向右看——”

维和部队方队阔步走来。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年,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,“中国蓝盔”5万余人次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自己的身影,17名官兵献出生命。

方队铿锵的脚步向世人昭示:80年前,中国军队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;今天,中国军队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。

9时56分 铁甲奔涌

当《钢铁洪流进行曲》如巨龙低吟般的前奏响起,由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,向天安门驶来。

猎猎战旗,吸引所有人的目光,尤其是他们——

渤海之滨,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官兵在电视里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旗帜;西南密林,“白刃格斗英雄连”官兵看见了那抹深入骨髓的鲜红;沙场朱日和,“刘老庄连”官兵在战旗掠过敬礼线那一刻,热泪盈眶……

此刻,英雄的精神与战旗同在。

此刻,英雄的传人接受检阅。

22个装备方队在战旗方队引领下,排山倒海、动地而来。数百台地面装备宛如一条钢铁巨龙,其中,多数武器装备是第一次公开亮相。

最前面的地面突击方队以“箭”形编组,展示新一代装甲装备锐不可当的强大战力。

“今年,方队最大的不同,是由单一车型编组改为三型装备混编。”6次受阅的“坦克兵王”丁辉骄傲地驾驶着“箭尖”位置的99B坦克,后面伴随着100坦克、100支援战车。

这是构建全新作战样式的地面突击力量——

99B坦克基于99A坦克,大幅提升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、多元目标火力打击、复杂地域环境机动和恶劣天候下乘员持续作战能力。

100坦克及100支援战车是突击作战的主要平台和伴随平台,可实现有人与无人相结合、地面与空中相结合,将武器平台、信息网络、侦察感知等深度耦合。

这样的体系化作战编成似乎将人们带向未来战场:

地面突击、两栖突击、空降突击、远程火炮4个方队组成的陆上作战群攻坚克难;

舰载防空武器、反舰导弹、水下兵器3个方队组成的海上作战群叱咤海空;

预警探测、对空抗击、反无人机3个方队组成的防空反导群剑指苍穹;

网络空间作战、电子对抗、信息支援3个方队组成的信息作战群全域支撑;

…………

装备方队指挥员说:“参阅的武器装备,都是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,进行成体系、全要素联合展示,充分彰显我军捍卫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,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能力。”

联合军乐团的新创曲目《无人智胜进行曲》响起,伴随着一个如防空警报般的长号滑音,备受瞩目的无人作战群出现了!

侦打突击、扫雷排爆、班组支援等无人战车,均可远程操控、自主跟随、智能决策,是陆上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新突破。

蓝白涂装的无人艇格外引人注目,同时展示的新型无人潜航器、无人布雷系统,都是海上作战的“奇兵利器”。

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、无人僚机、舰载无人直升机集中亮相,引发现场阵阵喝彩。这科幻感十足的一幕揭开了未来空战一角。

接受检阅的新域新质力量充分显示:无人智能、网电攻防、高超声速等高精尖技术,在我军新型作战力量中得到深度运用。

空中无人作战方队乘载员陈正源庄严敬礼,未满30岁的他成才于这样的时代:近年来,我军不断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,完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,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方阵。

如今,陈正源已成长为可熟练操作多型无人机的飞控手,追踪潜匿对手,制胜海空云端。

随着后装保障群通过天安门,战略打击群震撼登场。观礼台上的老兵纷纷起身,他们似乎想看得更清楚些。

这一次,“东风-5C”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亮相天安门。东风浩荡、威震寰宇,“东风-5C”的打击范围覆盖全球。

能战方能止战,善战绝不好战。1964年10月,中国政府在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即宣布,在任何时候,任何情况下,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。

10时17分 战鹰呼啸

战鹰呼啸,尽览山河如画、秋染层林。

10时17分,伴着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,空中梯队飞过来了。

大机群密集编队,80架战鹰以模块化、体系化编成列阵长空:以预警机为核心,歼击机、轰炸机为骨干,加受油机、电子战飞机为支撑的体系一目了然,体现了人民军队空中联合作战感知、决策、打击、保障全要素和行动链条。

抬眼望去,“全域联合体系作战”不再是抽象概念,而是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“蓝天预演”。

抬眼望去,新时代人民军队空中力量崭新亮相——

领衔出场的是预警指挥机梯队。

1架空警-500A,由4架“最强侧卫”歼-16伴飞;

1架空警-600,由4架适配电磁弹射系统的歼-15T舰载机护航。

指挥控制、预警探测、协同打击,预警机在空天战场运筹帷幄。风雷动,“云天中军帐”是信息化联合作战体系的大脑中枢。

让人惊艳的是,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空警-600亮相蓝天。它与歼-15T舰载机同样支持弹射起飞,是航母编队拓展作战半径、提升战力的关键力量。

特种机梯队“悄然而至”。

在各2架歼-16护卫下,运-9反潜巡逻机、运-9电子侦察机、运-9雷达干扰机飞过天安门上空,我军海空特种支援力量集中亮相。

飞行员祝尚明说:“海空侦察、巡逻监视、电磁制压……未来空战,我们是体系制胜的无形利剑。”

飞越金字塔、飞越亚丁湾、飞越太平洋……近年来,伴随运-20亮相国际航展、运送人员物资、参加国际救援,飞行员袁博驾驶“鲲鹏”去过许多地方,但最让他激动的还是今天——飞越天安门接受检阅。

运输机梯队凌空而来。

运-20A、运-20B编成两个楔队,以战斗姿态编组飞行。袁博目视到天安门城楼上的两行巨幅标语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”“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”。

观礼台上,某型国产发动机总师李建榕和袁博一样心潮澎湃——运-20B装配的“中国心”,凝结几代航发人的心血智慧,发出响彻天地的轰鸣。

“没有国产大飞机,就没有大国空军。”当加受油机梯队飞过,李建榕看到歼-16、歼-20、轰-6N以预加油状态和运油-20A编组受阅,他由衷感叹:“有了国产大型运输机、加油机的有力支撑,我们的战鹰将不断延伸胜利的航迹。”

每小时接近500公里,是这次空中梯队受阅的平均时速,也就是说,平均每个梯队飞过天安门不到1分钟。

不到1分钟,轰-6N、轰-6K、轰-6J等现役主战轰炸机集中受阅。

不到1分钟,歼-16D、歼-20、歼-20A、歼-20S、歼-35A等现役主战歼击机悉数亮相。

不到1分钟,浓缩的是人民空军打击力量的跨越式发展。

从空中缠斗到电子对抗,从“三剑客”时代到“双隐”时代,歼击机部队在一系列前沿装备的支撑下,已成为制胜未来的体系刀尖;陆地、天空、海洋,轰炸机部队不断拓展远程打击能力,锻造能打胜仗的战略铁拳。

“看!是飞鲨!”

舰载机梯队飞过,镜头捕捉到战机尾翼上的飞鲨图案,引得小朋友们欢呼雀跃——那是航母上的“刀尖舞者”,那是划破海天的闪电。

歼-15T、歼15-DH、歼15-DT、歼-35……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实现从滑跃起飞到弹射出击,从单一机型到多机协同,已成为海军航母编队的核心力量,见证了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的历史性转变。

10时23分,从人民英雄纪念碑一侧仰望蓝天,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”8个大字,与准时飞临的教练机梯队同框定格。

1950年,组建不到1年的人民空军临危受命,打出了“空中拼刺刀”的血性胆气,以弱战强、不计牺牲。

“英雄是一个人,但支撑英雄的是千千万万人民。”飞行员杨涛谈到“空中拼刺刀”精神时说,“只有为了人民,军人的牺牲才重于泰山。”

这一次,和他搭档的是8个年轻人,平均年龄27岁。

得益于飞行员培养体系改革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飞上蓝天,成为保卫祖国领空领海的精锐。

教-10、歼-10S、歼-10C,在飞行员李会岭眼中,这些不仅是教练机梯队的编队机型,更展现了从飞行学员到飞行员,从飞行员到战斗员的人才快速培养链条。

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过来了。

尾声 从胜利走向新胜利

7架歼-10系列表演机拉出14道彩烟,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。

联合军乐团演奏《胜利进行曲》,这首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新创的曲目,主调喜悦欢快。

天安门西侧观礼台上,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刘世钺凝望着蓝天上如长虹般的彩烟带说:“真想让牺牲的战友看看,咱们今天的队伍、武器、飞机。真想让死去的同胞知道,再没有人能欺负咱。”

《胜利进行曲》转入悠扬的间奏,人们缅怀那些为了胜利而壮烈牺牲的所有英灵,人们哀悼惨遭侵略者屠杀的死难者。

铭记历史,是为了更好前行。

“夫今死矣!是为时代而牺牲。”1934年,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留下绝笔英勇就义。90多年后,他的后人吉家坤作为空军方队一员接受检阅。

“我接过了先辈的钢枪,保卫新时代的祖国和人民。”吉家坤说,军人的一生都在接受检阅,他将继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空降兵。

英雄后人、英模部队传人、受阅部队,走过了天安门,走向强军兴军新征程,走向捍卫和平的明天。

当喜悦的旋律再次响起,14道红、黄、蓝色彩烟经久未散,象征着14亿多中国人民奔向强国复兴的光明前景。

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!

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!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——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全景纪实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