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读|见得别人好,是一种慈悲

夜读|见得别人好,是一种慈悲

hydea0 2025-09-04 中式家装 2 次浏览 0个评论

网上有句名言:既怕朋友过得苦,又怕朋友开路虎。真是直击人心。

还有一句玩笑话是,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,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开心。

都是人性中的弱点,不希望别人过得比自己好。自己过得不好时,最好别人过得也不好,自己才心理平衡。人大多都有比较心,跟身边的人比,跟朋友比,跟同学比,但不会跟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大明星们比,这就是所谓的“peer pressure”(同伴压力)。

妒嫉是羡慕的衍生品,但杀伤力比羡慕大多了。我最早感觉到妒嫉是在念初三的时候,某次考试我无意中“抢”了一个要好同学的第一名。放学时,我们如往常一样结伴回家。路上她脸色铁青,指着我的小腿嫌弃地说,瞧你那细脚伶仃的,像快要断了……我吃了一惊,才知道她是个妒嫉心如此强烈的人。后来也就逐渐疏远了。

妒嫉是最伤友情的一把利剑,它会把人变得面目全非,甚至不如不认识的时候。“人生若只如初见”说的是爱情,也可以是友情。

曾经我也是个妒嫉心比较强的人。慢慢地,我开始正视并剖析自己的妒嫉心。我发现在自己过得不好的时候,妒嫉心会更旺盛,朋友的快乐都能刺痛我——人类的悲欢本来就不相通。理解这种心理后,我在自己过得不好的阶段,就主动关闭朋友圈,安静地转向线下生活。先安抚好自己,养精蓄锐,等调整好了,再回来,就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。

前些日子,我收到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2024年的《美文荟萃》一书,其中收录了我的一篇文章。我嘚瑟地晒在朋友圈,收到不少点赞与评论。曾经与我玩得好的发小没有点赞,却发了这么一条留言:“佛说:幸福的时候小声点,不要惊扰了别人的悲伤;悲伤的时候躲起来,不要打扰了别人的幸福。逆境时善待自己,顺境时善待他人。”我不禁联想,她这是内涵我“幸福的声音”太大惊扰她了吗?我是不是不应该嘚瑟?

我把这事跟朋友一说,她分析得很到位:“其实她应该想到,自己悲伤的时候,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,更是一种慈悲。对于佛的话她只看到了一半儿,就是典型的‘我不幸福,你也不能幸福,我悲伤你就不能高兴’,这是自私”。我豁然开朗。对呀,不是我幸福的声音大了点,而是她没处理好自己的悲伤与妒嫉。如果真觉得别人的小幸福对自己都是一种伤害,那可以学我之前的做法,关掉朋友圈试试。

我是早就知道发小对我是有妒嫉心的。我曾送自己写的书给她,她一次也没晒过朋友圈,而我某次送了本我朋友写的书给她后,她大晒特晒……我不明白,我朋友和她都互不认识,她晒给谁看?几个月前,我开了公众号,厚脸皮请她关注了。但迄今为止她没给我的文章点过一个赞,没留下一个脚印。我当然不会计较她的赞,也知道她很忙,可能没空看我的文章,这很正常,但我明明又能看见她点赞别人的文章。

实际上,发小是我非常佩服的女性,她早年来沪打拼,创业有成,置下豪宅,又是运动健将、雕刻高手,除了婚姻不顺之外,样样都好。我羡慕过她,但从未妒嫉,因为我知道,发小的成功也是她自己付出了很多辛苦得到的。

我平时会给她的朋友圈点赞和评论,而她极少与我互动。如今看来,只是我在一厢情愿维持我们的友谊。

有点难过,毕竟我们少年同窗,中年出游,一起度过人生许多美好的时刻。

走着走着就散了,是人生常态。我已过了为失去爱情友情难过很久的年龄。况且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失去友情,所幸还有从少女时代走到今天的天使好友没弄丢。

如今,曾经伤己伤人的妒嫉心,在我的审视与反思下,渐渐离我远去。这并不是标榜自己有多好,而是我终于学会理解这个世界。

见得别人好,是善良、是豁达、是自洽,更是一种慈悲。人生起起伏伏,人无千日好,花无百日红。看自己与朋友们在红尘中浮浮沉沉,幸与不幸的额度都差不多,最后也都会化为一缕轻烟,就如脱口秀里调侃的“大家都是预制鬼”,又有什么好妒嫉的呢?

于是,我拥有更多的悲悯之心。我爱万物,也爱你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夜读|见得别人好,是一种慈悲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